2025年是中國低空經濟從“政策試點”邁向“場景爆發”的關鍵轉折點,隨著空域管理改革深化、基礎設施完善和核心技術突破,低空經濟應用場景加速落地,商業化閉環逐步形成。據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2024-2030年低空經濟行業全景調研及投資前景預測報告》顯示,2025年中國低空經濟市場規模預計突破5000億元,2030年有望達到萬億級規模,成為新質生產力的核心增長極。政策端,“低空經濟發展司”的設立為行業掃清制度障礙;技術端,新能源飛行器、智能導航系統等關鍵領域實現國產化突破;場景端,“低空+物流”“低空+文旅”等模式率先跑通,規模化應用進入快車道。
一、應用場景多元化:從試點探索到規模化落地
低空經濟的核心價值在于通過場景創新解決傳統行業的效率、安全與成本痛點。當前應用場景已形成四大分類:
作業類:包括農林植保、電力巡檢、物流配送等,解決人力短缺與高危作業難題。例如,無人機電力巡檢效率較人工提升10倍以上,成本降低60%。
安全類:涵蓋應急救災、邊境巡邏、城市安防等領域。2024年深圳暴雨災害中,低空救援網絡成功轉運2000余名受困群眾,驗證了其響應速度優勢。
出行類:eVTOL(電動垂直起降飛行器)在粵港澳大灣區試點載人飛行,單次航程覆蓋50-200公里,票價較傳統直升機下降80%。
消費類:低空旅游、航拍攝影等新業態崛起,張家界、三亞等地推出“空中觀景”項目,客單價超3000元,復購率達35%。
中研普華觀點:根據《低空經濟場景矩陣圖譜》,70%的場景已進入工程化階段,30%實現商業化閉環。其中物流領域有望率先突破,2025年無人機配送將覆蓋80%的三線城市,單日處理包裹量超千萬件。
根據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發布《2025-2030年中國低空經濟行業市場現狀調查及未來發展趨勢預測報告》顯示分析
二、低空經濟產業鏈圖譜
上游:材料(碳纖維復合材料占比超60%)與核心系統(飛控、能源、導航)國產化率提升至75%。寧德時代推出的高能量密度航空電池,續航突破400公里,成本下降40%。
中游:整機制造向“新能源+智能駕駛”轉型。億航智能、峰飛航空等企業實現eVTOL量產,2025年產能預計超5000架。
下游:運營服務商通過“硬件+數據+平臺”模式盈利。順豐聯合美團搭建低空物流網絡,單公里成本降至0.3元,較傳統配送降低70%。
中研普華洞察:產業鏈薄弱環節集中于適航認證與空管系統。建議企業聚焦“產學研用”協同,例如聯合高校設立低空經濟實驗室,加速技術轉化。
三、商業化閉環:政策、技術與資本的三重驅動
低空經濟的商業化需打通“需求-供給-規則”閉環:
政策破局:全國統一數據交換平臺上線,實現空域資源動態分配;《低空飛行管理條例》明確責任劃分,保險覆蓋率提升至90%。
技術攻堅:5G-A通感一體網絡覆蓋重點城市,定位精度達厘米級;AI算法優化航線規劃,空域利用率提升50%。
資本助力:2024年低空經濟融資超200億元,PE/VC占比60%。地方政府設立百億級產業基金,重點投向場景運營企業。
中研普華案例:廣州“低空經濟示范區”通過“政策包+場景清單+基金組合”模式,吸引30家企業落戶,2025年產值目標超300億元。
四、挑戰與對策:跨越規模化臨界點
盡管前景廣闊,低空經濟仍需破解三大瓶頸:
標準缺失:適航認證、數據接口等國家標準僅覆蓋40%場景,企業需參與團體標準制定以搶占話語權。
人才缺口:復合型人才需求缺口達50萬,建議校企共建“低空經濟學院”,定制無人機駕駛、空管運維等課程。
風險管控:建立“技術+保險+應急”三位一體風控體系。例如,引入區塊鏈技術實現飛行數據不可篡改,降低糾紛率。
中研普華建議:企業應優先布局高ROI場景(如物流、巡檢),通過“試點-復制-生態”三步走策略降低風險;政府需加快空域開放,完善低空基建“新基建”目錄。
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持續跟蹤行業動態,最新發布的《低空經濟商業化閉環路徑研究》深度解析100+案例,為企業提供場景落地、產業鏈協同與風險應對的全套解決方案。在這場萬億級賽道競逐中,唯有緊抓政策紅利、深耕場景創新,方能占據生態位制高點。
五、商業模式創新:從硬件銷售到數據增值
企業盈利模式正從單一設備銷售轉向“服務訂閱+數據變現”的生態化競爭(見表1):
中研普華洞察:《低空經濟商業模式白皮書》指出,數據服務邊際成本接近于零,2025年市場規模將達1200億元。例如,極飛科技通過農田遙感數據反向定制植保方案,農戶付費轉化率提升至70%。
六、投資策略建議:聚焦高成長賽道與隱形冠軍
基于中研普華《低空經濟投資價值評估模型》,建議關注三大方向:
高壁壘技術:激光雷達、高算力飛控芯片等領域,頭部企業估值年均增長50%;
場景運營商:占據城市低空入口的企業,2025年PE倍數有望達35-40倍;
跨境服務商:東南亞、中東等新興市場基建需求爆發,提前布局者將享受紅利。
中研普華案例:紅杉資本押注的星際榮耀,通過衛星通信技術實現無人機跨海運輸,2024年訂單量同比增長300%,預計2026年登陸科創板。
七、未來展望:低空經濟與城市數字體的深度融合
到2030年,低空經濟將深度融入智慧城市架構,形成“三維立體交通網”:
城市治理:無人機網格化巡邏覆蓋90%的市政設施,故障發現效率提升20倍;
民生服務:空中救護車15分鐘響應圈覆蓋80%人口,急救生存率提高35%;
產業協同:低空物流與自動駕駛汽車、地下管道物流構成立體供應鏈,整體運輸成本再降50%。
中研普華預言:低空經濟將催生“空聯網”(AoI, Air of Things)新物種,飛行器、傳感器、云平臺實時交互,創造萬億級數據資產價值池。
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持續深耕低空經濟領域,最新發布的《低空經濟商業化閉環路徑研究》《中國低空經濟產業鏈投資地圖》等系列報告,系統拆解了128個標桿案例與46項關鍵技術指標。我們為企業提供從戰略規劃到場景落地的全周期服務,助力客戶在低空經濟黃金十年中精準卡位。如需獲取定制化解決方案,請聯系中研普華專家團隊。
如需獲取更多關于低空經濟行業的深入分析和投資建議,請查看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的《2025-2030年中國低空經濟行業市場現狀調查及未來發展趨勢預測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