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儀器儀表的使用與核電站分布息息相關,全球核電核電站多集中于歐洲大陸,北美地區以及東亞沿海國家,如我國和日本,少部分位于南美等地。
近年來,我國核電技術快速發展,已經進入世界核電技術第一方陣。截至目前,我國在建核電機組26臺,總裝機容量3030萬千瓦,在建數量和裝機容量均保持世界第一。以“華龍一號”“國和一號”為代表的自主第三代核電技術在我國正有序部署。與此同時,中國在第四代核電技術的多個技術方向上取得了突破性進展。
2023年12月6日,全球首座第四代核電站——華能石島灣高溫氣冷堆核電站正式投入商業運行,這是我國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國家重大科技專項標志性成果。
核儀器儀表行業概述
核儀器儀表是利用射線與物質相互作用,產生吸收、散射或將被測物電離、激發等現象,研制開發出的儀器儀表。它主要用于測量電離輻射量和控制涉及電離輻射的設備或過程。
核儀器儀表的產品種類多樣,主要包括測厚儀、液位儀、料位計、密度計、核子秤、水分儀、測灰儀、紙張定量儀、工業探傷CT機、X熒光分析儀等。這些儀器具有靈敏度高、精準度高、測量速度快、無損測量、使用方便、可在線測量等優點。
核儀器儀表的應用范圍非常廣泛,涉及石油、化工、礦采、煤炭、冶金、電力、食品、環保等眾多行業。在石油、石化、冶金、煤炭、電廠等行業中,核儀器儀表可用于測量和監測物料密度、濃度、位置等參數。在核能發電廠、核研究機構、核醫學和放射治療等領域,核儀器儀表則用于測量和監測核反應堆的溫度、壓力、輻射水平、核燃料濃度等參數,以確保核能系統的安全運行。
據中研產業研究院《2024-2029年中國核儀器儀表市場深度分析報告》分析:
此外,隨著技術不斷進步,核儀器儀表正在向著自動化、智能化方向發展,并且新型產品不斷被研發問世,其應用領域還在不斷拓寬。
全球核儀器儀表產業發展呈現兩大趨勢
目前,全球核儀器儀表產業發展呈現兩大趨勢:
第一,隨著傳感技術、數字技術、互聯網技術和現場總線技術的快速發展,采用新材料、新機理、新技術的核儀器儀表實現了高靈敏度、高適應性、高可靠性,并向嵌入式、微型化、模塊化、智能化、集成化、網絡化方向發展。
第二,企業形態呈集團化壟斷和精細化分工的有機結合,一方面大公司通過兼并重組,逐步形成壟斷地位,既占據高端市場又加速向中低端市場擴張,掌控技術標準和專利,引領產業發展方向;另一方面小企業則向"小、精、專、強"的方向發展,通過在細分市場上的突出優勢及跨國的合作銷售渠道,將產品和服務推向國際市場。
中國核儀器儀表市場深度分析
中國核能行業協會發布的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12月31日,我國運行核電機組共55臺(不含臺灣地區),裝機容量為57031.34MWe(額定裝機容量)。2023年1-12月全國共有2臺核電機組投入商運。2023年1-12月,全國累計發電量為89092.0億千瓦時;運行核電機組累計發電量為4333.71億千瓦時,占全國累計發電量的4.86%。
2023年1-12月,全國運行核電機組累計發電量為4333.71億千瓦時,比2022年同期上升了3.98%;累計上網電量為4067.09億千瓦時,比2022年同期上升了4.05%。
根據國內已建成運行核電站的初步估算,設備采購費約占建設總投資45%,各類核儀表、儀器、堆內構件、各種熱交換器、箱、罐、槽、各類泵、閥、電器、過程控制系統約占設備采購費的60%,一座核電站2個百萬千瓦機組需要的儀器儀表采購金額為20億元左右,按每年平均建設5座核電站計算,預計國內核電用儀器儀表的年市場容量將在100億元左右。
我國核儀器儀表發展規模雖然不斷擴大,但是一直存在基礎研究薄弱、產品可靠性和穩定性低、以中低端產品為主等問題,高端儀器儀表、核心零部件等長期依賴進口,進出口貿易長期處以逆差的狀態。
報告在總結中國核儀器儀表發展歷程的基礎上,結合新時期的各方面因素,對中國核儀器儀表的發展趨勢給予了細致和審慎的預測論證。報告資料詳實,圖表豐富,既有深入的分析,又有直觀的比較,為核儀器儀表企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洞察先機,能準確及時的針對自身環境調整經營策略。
想要了解更多核儀器儀表行業詳情分析,可以點擊查看中研普華研究報告《2024-2029年中國核儀器儀表市場深度分析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