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主動向世界各國開放市場,不斷擴大合作商機,中國超大規模市場的潛力持續釋放。中國有14億多人口,是全球第二大商品消費市場,年人均可支配收入接近4萬元,已經形成了世界規模最大、最具成長性的中等收入群體。過去10年,中國居民人均服務性消費支出占比從39.7%提升到45.2%,服務消費進一步增長的空間還很廣闊。同時,中國在新型城鎮化、先進制造業、綠色低碳轉型等方面也將持續釋放出巨大的需求。
目前正在落實全面取消制造業領域外資準入限制措施,推進電信、醫療等領域擴大開放。大家可能注意到,上周五我們出臺了全國版和自貿試驗區版的跨境服務貿易負面清單,這將有力地提升服務業開放水平。我們將不斷挖掘和釋放國內需求潛力,增強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兩種資源的聯動效應,提供更多的貿易投資機會,讓各國企業共享發展紅利。
為確保綠色低碳行業數據精準性以及內容的可參考價值,我們研究團隊通過上市公司年報、廠家調研、經銷商座談、專家驗證等多渠道開展數據采集工作,并對數據進行多維度分析,以求深度剖析行業各個領域,使從業者能夠從多種維度、多個側面綜合了解綠色低碳行業的發展態勢,以及創新前沿熱點,進而賦能綠色低碳從業者搶跑轉型賽道。
到2030年,制造業綠色低碳轉型成效顯著,傳統產業綠色發展層級整體躍升,產業結構和布局明顯優化,綠色低碳能源利用比例顯著提高,資源綜合利用水平穩步提升,污染物和碳排放強度明顯下降,碳排放總量實現達峰,新興產業綠色增長引擎作用更加突出,規模質量進一步提升,綠色低碳產業比重顯著提高,綠色融合新業態不斷涌現,綠色發展基礎能力大幅提升,綠色低碳競爭力進一步增強,綠色發展成為推進新型工業化的堅實基礎。
到2035年,制造業綠色發展內生動力顯著增強,碳排放達峰后穩中有降,碳中和能力穩步提升,在全球產業鏈供應鏈綠色低碳競爭優勢凸顯,綠色發展成為新型工業化的普遍形態。
推進綠氫、低(無)揮發性有機物、再生資源、工業固廢等原料替代,增強天然氣、乙烷、丙烷等原料供應能力,提高綠色低碳原料比重。推廣鋼鐵、石化化工、有色金屬、紡織、機械等行業短流程工藝技術。健全市場化法治化化解過剩產能長效機制,依法依規推動落后產能退出。到2030年,主要再生資源循環利用量達到5.1億噸,大宗工業固廢綜合利用率達到62%,電解鋁使用可再生能源比例達到30%以上,短流程煉鋼比例達到20%以上,合成氣一步法制烯烴、乙醇等短流程合成技術實現規模化應用。
推動區域產業綠色協同提升,重點發展鋼化聯產、煉化一體化、林漿紙一體化、以化固碳等產業耦合模式,以及冶金和建材等行業協同處置生活垃圾、向城鎮居民供熱等產城融合模式,鼓勵有條件的地區加強資源耦合和循環利用,加快建設“無廢企業”“無廢園區”“無廢城市”。
綠色低碳行業市場機遇分析
圍繞綠色低碳經濟,《報告》提出推進產業結構、能源結構、交通運輸結構、城鄉建設發展綠色轉型,并表示加快重點領域節能節水改造,推動廢棄物循環利用產業發展等。那么,具體而言,到底有哪些項目可算是綠色低碳項目呢?
“綠色低碳是一個廣義概念,貫穿于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各領域和全過程。”中國國際工程咨詢有限公司資源與環境業務部主任張英健表示,作為一個正在蓬勃發展的新興領域,新技術層出不窮,綠色低碳產業的形態變化非常迅速,客觀上需要一個產業目錄來厘清主次、把握關鍵,緊緊抓住現階段的“牛鼻子”,把有限的政策資源用在刀刃上。
《目錄》正是在這一復雜的背景下出臺的。2024年版《目錄》是2019年版《目錄》發布以來時隔5年后的首次正式更新,這期間我國綠色發展內涵不斷豐富、產業政策與標準持續動態更新。相較2023年國家發展改革委發布的《綠色產業指導目錄(2023年版)》(征求意見稿),此次正式發布的《目錄》,在總體框架結構以及絕大部分的覆蓋范圍和產業內涵方面均與2023年版《目錄》征求意見稿保持一致,但也有幾大重要調整。
更多行業詳情請點擊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4-2029年中國雙碳經濟行業市場全景調研與發展前景預測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