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農業有一些非常重要的關聯產業,如海洋農業服務業,為海洋農業的生產經營活動提供船舶、網箱網具等農機農具、農藥、飼料,提供疫病防治及其他技術指導,提供產品運銷服務,確保海洋農業生產經營活動的正常進行。海洋農產品加工業,通過對海洋產品的加工,向社會提供豐富多樣的海洋食品、海洋藥品和其他海洋加工產品,提高海洋產品的利用價值,實現海洋產品的價值增值,擴大海洋產品的市場需求,促進海洋農業再生產的良性循環。這些關聯產業,對海洋農業的正常運作和健康發展,發揮著不可缺少的促進和保障作用。
由于各國海水養殖區域的環境條件差異很大,因此世界上對海上養殖的區域劃分尚未形成全球共識。美國將離岸3–200海里專屬經濟區內的水產養殖定義為遠海養殖。聯合國糧農組織(FAO)2010年技術報告則依據離岸距離、水深、開放程度等,將海上養殖劃分為近岸養殖、離岸養殖和遠海養殖三類。中國黃渤海和東海北部陸架坡度平緩,海上養殖規模宏大,目前中國山東省和江蘇省的浮筏式養殖已經延伸到距海岸15km外的開放海域。中國官方漁業統計資料已將深水網箱定義為具有抗風浪性能、安置在水深20米以深海域的網箱。有些知名學者也將遠海養殖或深遠海養殖定義為在水深大于20m的開放海域實施的海水養殖。
為確保海洋農業行業數據精準性以及內容的可參考價值,我們研究團隊通過上市公司年報、廠家調研、經銷商座談、專家驗證等多渠道開展數據采集工作,并對數據進行多維度分析,以求深度剖析行業各個領域,使從業者能夠從多種維度、多個側面綜合了解海洋農業行業的發展態勢,創新前沿熱點,進而賦能海洋農業從業者搶跑轉型賽道。
據估計,全球有6,000多萬人從事漁業工作。幾百年來,許多國家對豐富
的海洋魚類進行了研究,過去70年,在技術發展的推動下,工業捕魚船可以進入更深、更遠的水域進行捕魚。
隨著全國漁業系統積極推進漁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漁業經濟發展穩中有進,產業更綠、效益向紅。2014-2021年中國水產養殖業的產值呈現逐年上升趨勢,從2014年的7888.1億元上升至2021年的11775.5億元。
中國淡水養殖苗種產量波動增長。2021年全國淡水魚苗產量13350.93億尾,廣西淡水魚苗產量913.94億尾。《2022中國漁業統計年鑒》顯示,2021年全國加州鱸淡水養殖總產量為70.2093萬噸,加州鱸淡水養殖總產量占全國淡水養殖魚類總產量的2.66%。2017-2021年淡水養殖苗種產量情況如下表所示:
根據聯合國糧農組織的評估,2017年,在生物可持續產量水平范圍內的魚類種群的比例已經從1974年的90%下降到65%。
2019年全國海洋生產總值89415億元,比2018年增長6.2%,海洋生產總值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為9.0%,占沿海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為17.1%。其中,海洋第一產業增加值3729億元,第二產業增加值31987億元,第三產業增加值53700億元,分別占海洋生產總值比重的4.2%、35.8%和60.0%。其中海洋鹽業保持穩定,全年實現增加值31億元,比2018年增長0.2%。海洋經濟是開發利用海洋的各類產業及相關經濟活動的總和。
海洋農業資源行業市場機遇分析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向江河湖海要食物,穩定水產養殖,積極發展遠洋漁業,提高漁業發展質量。這為做好漁業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我們要提高政治站位,切實增強落實大食物觀、加快推進漁業高質量發展的使命感和責任感。
國家十四五規劃綱要提出,優化近海綠色養殖布局,建設海洋牧場,發展可持續遠洋漁業。沿海省市積極發展現代海洋漁業,山東、福建、廣東、遼寧、海南、吉林、江蘇、浙江、廣西十四五規劃綱要均提出,培育現代海洋漁業,推動海洋綠色牧場建設。
越來越多的國家重視深遠海資源開發,深海油氣資源、海底礦產資源、深海生物基因資源、遠洋漁業資源的開發已成為國際海洋資源開發的熱點。深遠海資源開發是一個復雜而龐大的系統工程,已成為海洋資源開發的大趨勢。國際上越來越重視管轄外海域資源的開發利用,一些海洋大國以深海科研和技術裝備優勢壟斷國際海域資源開發。
我國近海環境污染呈交叉、復合污染態勢,海岸帶和海洋關鍵自然資本存量銳減,生態系統服務功能下降,局部區域環境資源承載力已達極限,沿海地區發展空間被進一步壓縮。漁業開發利用過度,漁業種群再生能力下降,海洋漁業資源可持續利用受到制約。我國近海油氣資源開發進入平臺期,產能上升空間有限,我國進口原油對外依存度已超過 50% 的能源警戒線,國家能源安全形勢嚴峻。走向深海,以提高深海技術裝備發展帶動資源開發,充分發揮其紐帶、輻射和牽引作用,進一步推動海洋資源的開發利用。深海資源開發是我國拓展國家戰略資源儲備和國家戰略空間的需求,是可持續發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實現建設海洋強國的必經之路。
欲想知道中國海洋農業行業市場全景調研與投資前景預測,請點擊《2020-2025年中國海洋農業行業市場全景調研與投資前景預測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