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費服務熱線400-856-5388

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推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在2014年底召開的中央農村經濟工作會上,中央首次提出推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之後,中央一號文件等一系列重要文件都把農村產業融合發展放在重要位置。特別是2015年底,國辦印發了《關於推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指導意見》(國辦發〔2015〕93號),對推進農村產業融合發展作出了全面部署。政策實施以來,鄉村農業旅遊近年來發展非常迅速。

2012年-2016年,以「農業+鄉村旅遊」為模式的三產融合模式發展迅猛,中國鄉村旅遊遊客接待人次和營業收入年均增速分別達32.0%和26.2%。

2016年,全國鄉村旅遊遊客接待已達24億人次,占國內遊客接待人次的54.4%;營業總收入達4800億元,從業人員845萬,帶動670多萬戶農民受益,旅遊收入占國內旅遊總收入的12.2%。

2017年,我國農產品加工業主營業務收入達22萬億,休閑農業和鄉村旅遊營業收入達到7400億,

創意農業、分享農業、眾籌農業、電子商務等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層出不窮。預計到2020年,全國鄉村旅遊年接待遊客將超40億人次,實現總收入2.3萬億元。

鄉村旅遊也是我國旅遊投資的熱點領域之一,近年來,民宿、特色小鎮、鄉村休閑地產投資增長迅速。截至目前,全國共創建休閑農業和鄉村旅遊示範縣328個,推介中國美麗休閑鄉村370個,鄉村旅遊投資還將持續升溫。

三產融合的含義/產業化/必要性/發展意義/特點

三產融合的含義

  1. 一產是「農業生產」,政策推薦發展特色種養業,強調促進糧食、經濟作物、飼草料三元種植結構協調發展,推廣適合休閑采摘、觀光、精深加工的作物種類;
  2. 二產是「農產品加工業」,國家通過引導,促進向優勢產區和關鍵物流節點集中,起到應對產品市場風險、提升農產品附加值、消化過剩庫存的作用;
  3. 三產是「農業相關服務業」,拓展延伸農產品功能和提升附加值,如農業觀光、科普教育、品牌展示、文化傳承等。
  • 產業化
  • 必要性
  • 發展意義
  1. 三產融合的產業化

    日本提出的第六產業是指通過鼓勵多種經營,即不僅種植農作物(第一產業),而且從事農產品加工(第二產業)與銷售農產品及其加工產品(第三產業),以獲得更多的增值價值。由於「1+2+3」等於6,「1×2×3」也等於6,因此稱其為「第六產業」。 三產融合是農業產業化的升級版,形式上都涉及將農業產前、產中、產後各個環節鏈接起來,實現產銷一體化。農業產業化更側重外來龍頭企業的嵌入帶動農村農業外生性發展。 三產融合是六次產業化的拓展版,二者都是將農產品生產和加工銷售及相關服務業融合起來形成多樣化和規模化的格局。三產更側重產品本身的價值轉變和價值延伸,六產側重產業帶動更強調內生性發展。

  2. 三產融合的必要性

    傳統農業存在的問題。 我國農業是弱勢產業,我國農業長期堅持分散的、小規模家庭經營的生產方式,具有農業生產組織化程度低、農民的組織化程度低、農民合作組織發育程度低的「三低」特征。 「小農戶」與「大市場」製約了農民增收和農業深化發展。阻礙了農業發展的「組織化、集約化、規模化、標準化」進程。 農產品產銷脫節現象嚴重、農產品附加值低,成為製約農業發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三產融合發展為突破以上這些製約提供了有效解決途徑。

  3. 三產融合的發展的意義

    三產融合是以農業為基礎和依托。借助產業滲透、產業交叉和產業重組的方式形成新技術、新業態、新商業模式延伸農業產業鏈,由一產向二產向三產拓展,打造農業綜合體和聯合體,進而達到實現農業現代化、城鄉發展一體化、農民增收的目的;是培育農業農村發展新動能的突出亮點;是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發展農村新產業的一種新業態。

三產融合的發展的特點

  1. 延伸產業鏈條產主要是指以農業為中心,向產前和產後延伸鏈條,進而把種子、農藥、肥料供應以及農產品加工、銷售等環節與農業生產連接起來。
  2. 產業間的關聯與滲透通過開發、拓展和提升,使農業具備生態休閑、旅遊觀光、文化傳承、科技教育等多種功能,進而與文化、旅遊、教育等產業交叉融合。
  3. 產業發展效益的提升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的最終目的,是推動農村產業空間布局的調整和發展方式的轉變,並讓農民參與二三產業,分享農村產業增值收益。

三產融合的背景

  • 經濟背景
  • 社會背景
  • 政策背景
  1. 經濟背景

    2013年以來我國大宗農產品普遍出現國內外價格倒掛,根本原因是我國農業基礎競爭力不夠。

    2001年加入WTO時,我國農產品平均關稅是15%,世界是60%。

    我國大米、小麥、玉米、棉花、食糖5個產品實行關稅配額管理,配額外可以實行高關稅。現在來看,65%的配額外關稅還能夠把國外的大米、小麥、玉米擋在邊境之外。但是從長遠看,終究有一天65%的關稅不足以對沖中國和新大陸國家之間的資源稟賦差異。

    屆時我國只有提高農業競爭力,才能夠保持一定水平的農產品自給率。我國農業參與國際競爭,不僅僅是我國農戶與國外農場之間的競爭,很大程度上是包括農戶或農場在內的產業鏈之間的競爭。

    近年來,一些地方在延長農業產業鏈、重構農業價值鏈方面進行了積極探索。

    但總體而言,農業產業鏈條短、農產品加工業與農業產值比偏低、農民參與和分享的機製不順暢,仍是我國多數地區農業的軟肋。

    推進農村三產融合發展,就要全面提升我國農業產業鏈競爭力。

  2. 社會背景

    我國第一產業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為9%,占就業的比重為28%。

    這給我們的啟示是,在城鄉二元體製還沒有完全消除,特別是在我國農村土地集體所有製的背景下,第一產業的就業比重很難隨著工業化城鎮化的提高而相應下降到發達國家的水平。

    就算我國變為高收入國家,工業化城鎮化已經成熟了,但是我國第一產業就業比重仍會明顯高於其他國家。

    我國農民群體中會沈澱相當比重的「40、50」人員,部分農民工到了一定年齡後也會退出城市勞動力市場,回到農村。

    我國人口紅利消失的拐點已經到來,如果農村勞動力資源得不到充分有效利用,對我國經濟發展非常不利。

    要讓農村勞動力得到充分有效利用,既需要推進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讓盡可能多的進城務工農民留在城市,也需要為留在農村的勞動力和返鄉農民工找出路,讓他們的空閑時間得到充分利用。

    僅靠第一產業顯然難以實現,必須在第一產業的基礎上發展二三產業,才能使農村勞動力資源在全年得到均衡利用。

  3. 國家政策背景

    1、2015-02-01 2015年中央一號文件 2、(2015年12月31日)2016年中央一號文件 3、2016-01-15《國務院辦公廳關於推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指導意見》 4、2016年3月16日 《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提出的「培育一批產業融合先導區」 5、2016年11月29日《國務院辦公廳關於支持返鄉下鄉人員創業創新促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意見》 6、2017-10-18 黨的十九大提出的「促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實施鄉村振興戰略。 7、2017年12月07日 《農業部辦公廳關於支持創建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先導區的意見》 8、2018年2月4日發布《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意見》 9、2018年3月5日 2018政府工作報告

    各省政策背景

    1、浙江省財政大力扶持三產融合發展 探索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 2、《湖南省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意見》 3、福建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推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實施意見

三產融合的
發展要求

三產融合的

  • 融合方式
  • 融合模式
  • 融合重點
  • 融合核心
  • 融合關鍵
  • 根本途徑
  1. 三產融合的四種融合方式

    1+3融合服務業向農業滲透,利用農業景觀和生產活動,發開休閑旅遊觀光農業;
    利用互聯網優勢,提升農產品電商服務業;
    以農業和農村發展為主題,以論壇、博覽會、節慶活動等內容展現農業。
    1+2融合利用工業工程技術、裝備、設施等改造傳統農業,采用機械化、自動化、智能化的管理發展高效農業。
    典型代表如生態農業、精準農業、智慧農業、植物工廠等。
    2+3融合二產向三產拓展的工業旅遊業,以工業生產過程、工廠風貌、產品展示為主要參觀內容開發的旅遊活動;
    三產的文化創意活動帶動加工;
    通過創意、加工、製作等手段,把農村文化資源轉換為各種形式的產品。
    1+2+3融合農村三產聯合開發生態休閑、旅遊觀光、文化傳承、教育體驗等多種功能,使三種產業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發展格局;
    典型業態有農產品物流、智慧農業、工廠、牧場觀光、酒莊觀光等。

  2. 三產融合顛覆傳統農業的五種融合模式

    第一種,是農業內部有機融合模式 將農牧結合、農林結合、循環發展作為導向,調整優化農業種植養殖結構,發展高效、綠色農業。這樣一來,高效益、新品種、新技術、新模式的農業蓬勃發展,一些傳統資源、農業廢棄物被綜合利用,農業潛力就被激發出來了。 第二種,是全產業鏈發展融合模式 全產業鏈發展融合模式,指從建設種植基地,到農產品加工製作,到倉儲智能管理、市場營銷體系打造,再到農業休閑、鄉村旅遊、品牌建設、行業集聚等,一步步走下來,就形成了一條龍「全產業鏈」。 第三種,是農業功能拓展融合模式 就是說,在穩定傳統農業的基礎上,不斷拓展農業功能,推進農業與旅遊、教育、文化、健康養生等產業深度融合,打造具有歷史、地域、民族特點的旅遊村鎮或鄉村旅遊示範村,積極開發農業文化遺產,推進農耕文化教育進學校。 第四種,是科技滲透發展融合模式 科技滲透發展融合模式,在推動現代農業發展中,大力推廣引入互聯網技術、物聯網技術,引進先進技術生產栽培模式等,實現現代先進科技與農業產業的融合發展。 第五種,是產業集聚型發展融合模式 隨著農業產業發展規模的逐步提高,特別是一鄉(縣)一業、一村一品的發展,產業發展呈現集聚態勢,產業、產品品牌和價值不斷壯大,實現產業發展與經濟發展的協調推進。

  3. 三產融合的重點

    形成農業與二三產業交融的現代產業體系:推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不是要把涉農工業和服務業簡單地搬到農村,而是要加強統籌規劃,有序調整農村產業布局,促使農村產業融合與新型城鎮化、新農村建設有機結合、協調推進。 著力推進新型城鎮化:加強農村產業融合與城鄉規劃、土地利用總體規劃有效銜接,引導農村二三產業向縣城、重點鄉鎮及產業園區等集中,培育農產品加工、商貿物流等專業特色小城鎮。強化產業支撐,實施差別化落戶政策,努力實現城鎮基本公共服務常住人口全覆蓋,穩定吸納農業轉移人口。 加快農業內部融合:加快農業內部融合,以農牧結合、農林結合、循環發展為導向,調整優化農業結構,促進糧食、經濟作物、飼草料三元種植結構協調發展。大力發展種養結合循環農業,合理布局規模化養殖場,積極發展林下經濟,推進農林復合經營。 促進農業產業鏈延伸:加快農業由生產環節向產前、產後延伸,提高農產品加工轉化率和附加值。支持代耕代收、統防統治等生產性服務,大力發展農產品產地初加工和農村特色加工業。創新農產品流通和銷售模式,推進市場流通體系與儲運加工布局的有機銜接,拓展產地直銷渠道。 積極開發農業多種功能:推進農業與旅遊、教育、文化等產業的深度融合,實現農業從生產向生態、生活功能拓展。大力發展休閑農業、鄉村旅遊、創意農業、農耕體驗以及鄉村手工藝等,使之成為繁榮農村、富裕農民的新興支柱產業。

  4. 三產融合的核心

    完善產業鏈與農民利益聯結機製: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涉及產業鏈上的不同環節、不同主體,能否形成合理的利益聯結機製,這是與過去發展鄉鎮企業的最大區別。要通過組織模式、經營方式和產權關系創新,讓農民真正分享產業鏈延伸和功能拓展的好處。 創新產業鏈與農戶利益聯結模式:圍繞股份合作、訂單合同、服務協作、流轉聘用等利益聯結模式,鼓勵龍頭企業建立與農戶風險共擔的利益共同體。引導龍頭企業創辦或入股合作組織,支持農民合作社入股或興辦龍頭企業。以土地、林地為基礎的各種形式合作,凡是享受財政投入或政策支持的承包經營者均應成為股東方,並采取「保底收益+按股分紅」等形式,讓農戶分享加工、銷售環節收益。 提高農戶對等協商能力:加快培育農業新型經營主體,鼓勵新型職業農民、務工經商返鄉人員等領辦合作社、興辦家庭農場。拓展農民合作領域和服務內容,鼓勵發展農產品加工和流通。完善農民股份合作社、涉農股份合作製企業利潤分配機製,對農戶土地經營權入股部分采取特殊保護。 發展行業協會和產業聯盟:鼓勵行業協會開展教育培訓和品牌營銷等示範活動,更好發揮行業自律作用。引導龍頭企業、科研院所成立各類農工商產業聯盟,支持聯盟成員間實行融資拆借、集約化采購、共有品牌等多種運轉模式,打造企業、科研人員、農戶等多方利益共同體。 健全風險防範機製:充分發揮政府監管職能,鼓勵各地建立土地流轉、訂單農業等風險保障金製度,並探索與開展農業保險、擔保相結合,提高風險保障能力。國家涉農政策要與農戶利益聯結機製直接掛鉤,把帶動農戶的方式、效果及其可持續性作為主要依據。

  5. 三產融合的關鍵

    運用現代理念、現代技術加快農業現代化進程:推進農村產業融合發展,把傳統分散的農業生產轉變為規模化、集約化、標準化的現代農業,關鍵是將新技術、新業態和新模式引入農業,用現代理念引領農業,用現代技術改造農業,提高農業競爭力。 加強農業科技研發和推廣:支持企業、科研機構等開展促進產業融合的科技創新,積極開發農產品加工貯藏、分級包裝等新技術,推廣適合深加工、休閑采摘的農產品新品種。推廣農科教、產學研模式,鼓勵專家、學者與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對接,推行農村創業導師製。 培養農村產業融合人才:加快發展農村教育特別是農業職業教育,著力培養新型職業農民。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推行科技特派員製度,鼓勵科研人員在科研單位和農業企業之間雙向流動,到農村合作社、農業企業任職兼職,完善知識產權入股、分紅等激勵機製。 大力發展農村新型業態:實施「互聯網+」現代農業行動,大力發展農產品電子商務,完善配送及綜合服務網絡。推動科技、人文等元素融入農業,發展農田藝術景觀等創意農業。積極探索農產品個性化定製服務、農業眾籌等新型業態。 發揮供銷合作社、農墾綜合服務優勢:推動供銷合作社與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有效對接,培育大型農產品加工企業,搭建電子商務平臺,拓展經營領域。充分發揮農墾資金、技術及管理優勢,培育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大型現代農業企業集團,把農墾建成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的重要帶動力量。

  6. 三產融合的根本途徑

    充分發揮市場機製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加快推進農村產業融合,必須堅持市場導向,更多依靠新型經營主體選擇產業融合的具體路徑,充分發揮規模經營主體在農業供給側改革中的引領作用。政府主要起護航作用,在提供公共服務、強化市場監管等方面下更大功夫。 始終堅持市場和消費導向:努力幫助農民提高調結構的本領,圍繞市場需求發展生產,推進農業由「生產導向」向「市場和消費導向」轉變,形成結構更加合理、保障更加有力的農產品有效供給,提高農業供給體系的質量和效率。 完善多層次公共服務:采取政府購買、資助、獎勵等方式,支持農村信息化、創業孵化、產權流轉等公共服務平臺建設,擴大公共服務的覆蓋面和受益面。完善農村金融服務體系,推廣產業鏈金融模式,增加對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的金融供給。 保障合理用地需求:在各省(區、市)年度建設用地指標中單列一定比例,專門用於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進行農產品加工、倉儲物流等輔助設施建設;通過農村閑置宅基地整理、土地整治等新增的耕地和建設用地,優先用於農村產業融合發展;對社會資本投資建設連片面積達到一定規模的高標準農田、生態公益林等,允許在依法辦理建設用地審批手續等前提下,利用一定比例的土地開展觀光和休閑度假旅遊、加工流通等經營活動。 加大投資支持力度:繼續安排專項建設基金支持農村產業融合發展項目。研究設立農村產業融合發展投資基金,引導社會資本投向農村產業融合發展領域。中央財政在現有資金渠道內安排一部分資金支持農村產業融合發展試點,中央預算內投資、農業綜合開發資金等向農村產業融合發展項目傾斜。 健全產業融合推進機製:切實加強組織領導,引導各地因地製宜探索融合發展模式,啟動實施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百縣千鄉萬村」試點示範工程,形成一批可復製、可推廣的商業模式。強化縣級人民政府主體責任,製定具體實施方案,引導資金、技術、人才等要素向農村產業融合集聚。

三產融合的實施方式

一、發展多類
型的農村產業
融合方式
  • 推進新型城鎮化

    推進新型城鎮化,將產業融合與新型城鎮化建設有機結合,引導二三產向重點鄉鎮及產業園集中;重點培育農產品加工、商貿物流等專業特色小鎮。

  • 調整農業產業結構

    以農牧結合、農林結合、循環發展為導向,優化農業種植養殖結構;大力發展種養結合循環農業、規模化養殖場、林下經濟、休閑采摘農業等。

  • 延伸農業產業鏈

    延伸農業產業鏈,發展農業生產性服務業,發展農產品深加工、冷鏈物流體系,健全市場流通體系;促進農業加工業向優勢產區和關鍵物流節點集中。

  • 拓展農業多功能

    拓展農業多功能,將農業與旅遊、教育、文化、健康養生等產業深度融合;建設特色旅遊村鎮,鼓勵發展智慧鄉村遊,開發新型鄉村旅遊休閑產品。

  • 發展農業新業態

    發展多類型的農村產業融合方式需發展農業新業態,「互聯網+現代農業」、農業物聯網化、大數據、雲計算、農產品電子商務、陽臺農藝等。

  • 合理調整空間布局

    要與城鄉規劃、土地利用規劃有效結合,合理借鑒土地、人口、工業「三集中模式」,配套完善服務體系,形成農產品集散中心、物流配送中心、展銷中心等。

二、培育多元化的農村產業融合經營主體
  • 農民合作社和家庭農場

    鼓勵興辦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場、開展鄉村旅遊等經營活動;

    鼓勵農民合作社發展農產品加工、銷售、拓展服務領域;

    引導土地流向農民合作社和家庭農場。(農業部)

  • 龍頭企業

    重點發展農產品加工流通、電子商務等農業社會化服務;

    鼓勵建設規模化、標準化的農產品生產、加工基地;

    示範、帶動農戶和農民合作社;

    充分發揮龍頭企業的資金、技術、品牌和管理優勢,力爭建設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大型現代農業企業。(農業部、林業局)

  • 供銷合作社

    培育大型農產品加工、流通企業;

    搭建全國性和區域性電子商務平臺,拓展經營領域,如農資供應、農產品流通、農村服務等重點領域和環節。(供銷合作總社)

  • 行業協會、產業聯盟

    教育培訓、品牌營銷、商業模式推介等;

    質量檢測、信用評估等適合行業協會承擔的工作;

    聯盟成員共同研發、科技成果產業化、共有品牌營銷宣傳等。(農業部)

  • 社會資本

    優化農村市場環境,吸引各類社會資本投向農村、農業;

    開發利用農村四荒(荒山、荒溝、荒丘、荒灘)資源發展多種經營,開展農業環境治理、農田水利和生態修復;

    向社會資本全面開放能夠商業化運營的農村服務業。(發改委、財政部、國土部、水利部、農業部等)

三、建立多形式利益聯結機製
  • 引進多種經營模主體

  • 發展股份合作

  • 強化工商企業社會責任

  • 健全風險防範機製

中研普華為您解決痛點

  • 政策扶持
    力度不足

    受地方財力以及環境、土地、產權等條件製約,還存在融資難、用地難等政策瓶頸,投融資體製與發展要求不適應。

  • 基礎設施
    不完善

    傳統農業生產基地的水電、交通等基礎設施,停車場、住宿、餐飲、娛樂、衛生、路標等旅遊配套設施,以及通訊網絡、電子商務推介平臺等現代設施還不完善。

  • 精品旅遊
    路線缺乏

    休閑農業觀光點還處於「盆景」的狀態,規模尚小、開發水平低、景區特色不明顯、不能串點成線,「過夜經濟」尚未形成規模。

  • 農特旅遊
    商品不夠豐富

    具有地方特色、農旅深度融合、質量安全可追溯,集藝術性、紀念性、實用性於一體的農特旅遊商品的生產、營銷體系尚不完善。

  • 工作成效
    難以體現

    在現有統計體系中,「三產融合」的發展成效難以在農業一產中體現,農業部門推進農旅融合工作存在「為他人作嫁衣裳」的思想障礙。

中研普華的角色定位

  • 三產融合產業鏈設計規劃服務商

    農業內部有機融合模式產業鏈設計、全產業鏈發展融合模式設計、農業功能拓展融合模式設計、科技滲透發展融合模式設計、產業集聚型發展融合模式設計等。

  • 三產融合戰略規劃服務商

    中研普華是製定三產融合的戰略規劃服務商,落實政策引導融合、創業創新促進融合、發展產業支撐融合、完善機製帶動融合、加強服務推動融合。

    主要產品:三產融合產業咨詢報告、三產融合產業規劃報告、三產融合產業鏈規劃設計服務。

經典案例介紹

中研優勢

二十年研究經驗深度
洞察行業驅動力
上千個重大項目
成功經驗
多元化、高學歷的
實戰型精英團隊
多層面、多元化數據
調研及驗證渠道
為您提供
全方位增值服務
梯形定價,科學合理
性價比高
甲級資質
品質保證
對商業秘密
嚴格保護

中研承諾

服務承諾 項目報告均由經驗豐富的專業團隊編製,並全程負責報告的修改和完善,直到您滿意為止。 人力投入承諾 每個項目組均由經驗豐富的專業人士組成,每組成員不少於5人。 時間承諾 保證在合同規定時間內完成報告,若因我方原因導致報告延期,我方將按合同金額的1%支付每天的違約金。 定期匯報承諾 為了確保項目有效、順利的開展,我們將會在項目的開展過程中與客戶進行充分的溝通,並定期匯報項目進展情況。 保密承諾 合同雙方在項目開展前簽訂保密協議,切實保障客戶商業信息、企業信息及個人信息安全。 價格承諾 中研普華根據項目的投資額度、所屬行業和語言版本,實行梯形定價方法,科學合理。

客戶好評

眾智科技 眾智科技 滄州渤海國際 滄州渤海國際 中山市大囷塑膠 中山市大囷塑膠 四川省國信融資 四川省國信融資 河南航天工業 河南航天工業 紅鳥(天津)通用航空 紅鳥通用航空 上海中發環保 上海中發環保 北京八裏橋農產品 北京八裏橋農產品 福建先創電子 福建先創電子 廣西航桂實業 廣西航桂實業 中海集團 中海集團 安徽意茜瑞製衣 安徽意茜瑞製衣 深圳市明珠創新 深圳市明珠創新 武穴市麒麟五金 武穴市麒麟五金 山東誌誠化工 山東誌誠化工 西安三花良治電器 西安三花良治電器 上海世博文化 上海世博文化 鶴山市新紅陽 鶴山市新紅陽 江蘇中瑞路橋 江蘇中瑞路橋 福瑞達生物醫藥 福瑞達生物醫藥 重慶寶利來珠寶 重慶寶利來珠寶 上海營創汽車 上海營創汽車 中海集團 中海集團 安徽意茜瑞製衣 安徽意茜瑞製衣

<
>

全球客戶

  • 研究報告vip客戶
  • 市場研究尊貴用戶
  • 行業研究用戶

    電視采訪

    媒體報道

    招股說明書

    研究院動態

    INSTITUTE   DEVELOPMENT

    更多動態

    定製需求

    • 先生女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