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市的建设热潮源于2008年11月IBM在纽约召开的外国关系理事会上提出的“智慧的地球”,旨在通过物联网、云计算等信息和通讯技术使城市更加智能化,改善和提升生活质量,实现智慧技术高度集成、智慧产业高端发展、智慧服务高效便民的可持续发展。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越来越多的人口涌入城市将会带来更多的挑战,比如教育问题、工作问题、生活环境问题等,如果不进行适当的规划和管理,迅速的城市化会导致各种社会矛盾。因此,城市的建设需要以智慧化为导向,以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为支撑,从根本上变革城市的运行、管理、服务方式,使得城市生活更加智能化。
目前,我国已公布了三批智慧城市试点,共计290个,已基本覆盖全国各个省市自治区:2013年1月,公布第一批试点城市90个,后增补9个;2013年8月,第二批试点城市103个;2015年4月,第三批试点城市84个,扩大范围试点13个,专项试点41个。另外,加之各地政府工作报告和“十三五”规划的补充,截至2018年初,我国95%的副省级城市、83%的地级城市,总计超过500个城市均在规划或正在建设智慧城市,而全球已启动或在建的智慧城市数量也就1000多个。
智慧城市由很多子单元构成,因规模和功能的差异而形成不同落地形态,大致可分为智慧社区、智慧小镇、智慧园区、智慧城市。
智慧社区是面向城市社区的一个新的模式,涵盖了社区中智能楼宇、智能家居、路网监控、医疗健康与数字生活等诸多领域。在很多场景下,智慧社区方案会延伸至居民家庭和个人生活中。
目前智慧社区参与方包括地产、物业、第三方平台、服务供应商等群体,由于是接近家庭生活的“最后一百米”,智慧社区各类参与者之间会形成利益博弈,加上带给社区居民较好体验的应用产品不足,智慧社区在很多时候只是作为宣传亮点和卖点,并未形成大规模落地的基础。未来智慧社区建设运营的推进需要能够协调各方利益的模式,并开发大量基于物联网大数据驱动的应用和产品。
智慧小镇则是智慧城市的“最后一公里”,国内智慧小镇建设如火如荼,其中以智能交通、智能公用事业和综合产业为特色的一批智能小镇已初露头角。总体来看,国内大部分落地的智慧小镇仍以基础设施建设、产业聚集和部分垂直应用落地为主的阶段,数据流动以互联网和人与人互动的数据为主,很少已部署落地城市级统一的物联网平台,打通各个垂直壁垒,将各类政务、产业、民生的物联网感知数据在一个平台上进行分析应用。
智慧园区是园区信息化基础上的2.0,是智慧城市的重要表现形态。智慧园区建设的重点在于“智能”,通过信息技术和各类资源的整合,将“智能”渗透到园区建设与运营的每个细节,加强园区业务、服务和管理能力,创新组织架构,为园区铸就一套超强的软实力。
智慧园区一般建设园区级的运营平台,该平台需覆盖多个领域,运用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整合园区安防、消防、通讯网络、信息发布、管网设备能源监控、停车管理、自动化办公等来实现信息交互、信息共享、参数关联、联动互动、独立共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