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水利,作為水利信息化發展的高級階段,正逐漸成為推動水利現代化和可持續發展的核心力量。隨著全球信息化浪潮的推進以及國家對水利基礎設施建設重視程度的不斷提高,智慧水利行業迎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
一、智慧水利行業發展現狀分析
(一)政策驅動與頂層設計
近年來,國家在政策層面上大力推動智慧水利體系的構建。國家“十四五”規劃綱要明確提出“構建智慧水利體系,以流域為單元提升水情測報和智能調度能力”。為統一要求、明確標準,水利部組織編制了《數字孿生流域建設技術大綱(試行)》等文件,以指導智慧水利建設的具體實施。
各地政府也積極響應中央政策,結合地區發展現狀,因地制宜地頒布地區智慧水利工程建設規劃政策。例如,甘肅省人民政府在《甘肅省國土空間規劃(2021—2035年)》中提出,促進傳統基礎設施升級改造,支持智慧水利等融合基礎設施建設;廣東省政務服務和數據管理局在《數字廣東建設2024年工作要點》中指出,推進智慧水利和數字孿生水利建設,開展數字孿生廣東水網粵港澳大灣區先行試點建設。
智慧水利市場近年來發展迅速,市場規模持續擴大。據統計,2023年我國智慧水利市場規模已增長至200.5億元左右,并有望在2026年增長至362.06億元,復合增長率超20%。這一市場增長主要得益于城鎮化進程的加快、水資源短缺和水污染問題的日益突出,以及水務管理需求的不斷增加。同時,水利建設投資也保持高位增長。2023年水利建設完成投資達1.1996萬億元,2024年更是達到1.35萬億元,創歷史新高。
數據來源:中研普華(2025為預測數值)
智慧水利建設是重要投資方向之一。水利部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7月底全國水利工程投資總額已達6894億元,同比增長12.8%;2024年前8月,水利建設完成投資更是達到8019.4億元,同比增長10.7%。預計2025年我國水利行業信息化投資占比將達到2.2%,考慮到水利整體投資水平目前已達萬億規模,屆時智慧水利的市場規模將超過兩百億。
根據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5-2030年中國智慧水利行業發展前景及投資趨勢預測研究報告》顯示:
二、智慧水利行業市場競爭格局分析
智慧水利市場呈現出多元化的競爭格局。大型水利設備制造商、信息技術服務商、水利規劃設計單位以及科研機構等多元主體共同參與,形成了一定的競爭與合作關系。
大型水利設備制造商:這類企業憑借其在水利設備制造方面的技術優勢和市場積累,逐漸涉足智慧水利領域,通過提供智能化水利設備解決方案,參與市場競爭。信息技術服務商:這些企業專注于信息技術服務,為智慧水利提供軟件開發、系統集成、云計算等服務,是智慧水利建設的重要技術支撐力量。水利規劃設計單位:水利規劃設計單位在智慧水利建設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它們憑借對水利工程的深入理解和規劃經驗,為智慧水利項目提供科學合理的規劃設計方案。科研機構:科研機構在智慧水利技術創新和研發方面發揮著引領作用,通過不斷攻克技術難題,推動智慧水利技術的不斷進步。
國有企業憑借其技術優勢和豐富的項目經驗,在市場份額中占據主導地位。然而,隨著市場競爭的加劇,民營企業和外資企業的市場份額也在逐漸提升。這主要得益于民營企業和外資企業在技術創新和市場拓展方面的靈活性和積極性。
(一)技術創新與升級
新一代信息技術與水利工程的融合將推動智慧水利的技術創新和升級。隨著5G、物聯網、大數據、云計算和人工智能等技術的不斷發展,智慧水利將實現更廣泛的數據采集、更快速的數據傳輸和更智能的數據分析。這將為智慧水利提供更加全面、精準、高效的技術支撐,推動智慧水利向更高水平發展。
(二)綠色可持續發展
隨著國家對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視和綠色可持續發展理念的深入人心,智慧水利行業將更加注重技術創新和研發,應用新型技術和設備,提高施工效率和質量,降低對環境的影響。例如,推廣光伏水泵、智能滴灌等技術,減少能源消耗;通過生態流量監測保護河流生物多樣性等。這將推動智慧水利行業向更加綠色、可持續的方向發展。
結論
智慧水利行業作為水利信息化發展的高級階段,正逐漸成為推動水利現代化和可持續發展的核心力量。在政策驅動、技術創新、市場需求等多重因素的推動下,智慧水利行業迎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未來,隨著技術創新和升級的推動以及應用場景的拓展和深化,智慧水利市場規模將持續擴大,成為水利行業的重要增長點。同時,智慧水利行業將更加注重綠色可持續發展和國際合作與交流,為全球水利事業的發展貢獻更多中國智慧和力量。
中研普華通過對市場海量的數據進行采集、整理、加工、分析、傳遞,為客戶提供一攬子信息解決方案和咨詢服務,最大限度地幫助客戶降低投資風險與經營成本,把握投資機遇,提高企業競爭力。想要了解更多最新的專業分析請點擊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的《2025-2030年中國智慧水利行業發展前景及投資趨勢預測研究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