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城鎮化是與工業化、信息化、農業現代化同步推進的城鎮化。其中,工業化處于主導地位,是發展的動力;農業現代化是重要基礎,是發展的根基;信息化具有后發優勢,為發展注入新的活力;城鎮化是載體和平臺,承載工業化和信息化發展空間,帶動農業現代化加快發展,發揮著不可替代的融合作用。
2024年,國家發改委印發《"十四五"新型城鎮化實施方案》,全國首批30個縣城城鎮化建設示范項目落地,住建部宣布城市更新行動全面升級。中研普華研究院《2025-2030年中國新型城鎮化建設行業市場全景調研與發展前景預測報告》數據顯示,中國新型城鎮化建設市場規模正以15.6%的年均增速穩健增長,預計2025年將突破10萬億元,成為拉動內需的重要引擎。
一、行業發展現狀:從"規模擴張"到"品質提升"
1.1 市場規模與增長動力
根據中研普華數據:
2023年市場規模:8.2萬億元(含基建與公共服務)
2025年預測規模:10萬億元(CAGR 15.6%)
城鎮化率:從65.2%(2023)增至67%(2025E)
增長引擎分析:
政策驅動:中央財政年投入超5000億元
人口流動:1.2億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需求
消費升級:城鎮居民人均支出年增8.5%
1.2 重點領域發展格局
(1)三大核心領域對比:
縣城建設領域存在明顯短板,基礎設施投資缺口達1.2萬億元。
根據中研普華研究院撰寫的《2025-2030年中國新型城鎮化建設行業市場全景調研與發展前景預測報告》顯示:二、市場前景:十萬億規模的發展路徑
2.1 政策環境深度解讀
2024年關鍵政策:
《關于推進以縣城為重要載體的城鎮化建設的意見》:支持120個示范縣建設
《城市更新行動實施方案》:改造5萬個老舊小區
《智慧城市標準體系建設指南》:統一數據接口標準
地方創新實踐:
廣東:推行"新城建"試點(投資2000億)
江蘇:建立城鄉融合發展試驗區
四川:實施"小縣優城"專項行動
2.2 市場規模預測模型
高增長潛力領域:
縣城補短板(CAGR 20%):2025年達3萬億元
城市更新(CAGR 18%):改造需求覆蓋1億居民
新城建(CAGR 25%):智能基礎設施投資激增
2.3 需求結構變化
中研數據:PPP模式在城鎮化項目中的應用率提升至45%,但縣城項目社會資本參與度不足30%。
三、產業鏈
3.1 關鍵環節分析
(1)規劃設計:
理念升級:"15分鐘生活圈"覆蓋率將達60%
技術賦能:BIM應用率提升至80%
標準統一:發布32項新型城鎮化建設標準
(2)工程建設:
綠色轉型:裝配式建筑占比達40%
效率提升:智慧工地普及率65%
質量管控:工程數字化交付率達50%
......
想了解更多新型城鎮化建設行業干貨?點擊查看中研普華最新研究報告《2025-2030年中國新型城鎮化建設行業市場全景調研與發展前景預測報告》,獲取專業深度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