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AI)是利用數字計算機或者由數字計算機控制的機器,模擬、延伸和擴展人的智能,感知環境、獲取知識并使用知識獲得最佳結果的理論、方法、技術及應用系統。在科技突飛猛進發展的今天,人工智能已成為最具創新的技術之一。
人工智能是引領未來的戰略性通用技術和驅動新一輪產業變革的新引擎,對于搶占未來發展制高點、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至關重要。為此,需要準確把握人工智能技術、產業發展內在規律和基本趨勢,加快推動形成先導優勢、特色優勢和綜合競爭優勢。
人工智能產業鏈的核心是大模型。從產業鏈的角度來看,人工智能上游基礎層是算力和數據,包括服務器、芯片、光模塊、交換機、數據中心、液冷設備等;中游技術層是構筑在算力和數據基礎上、以算法為核心能力的大模型平臺,深度學習、自然語言處理、遷移學習等是關鍵技術;下游是應用層,包括游戲、傳媒影視、金融、辦公、醫療等各類產業場景。其中,大模型是人工智能產業鏈核心競爭力的來源,全球各大科技公司都在積極投資、研發推出各自的大模型。
我國人工智能技術的商業化應用,擁有其他國家難以匹及的規模優勢。目前,我國人工智能已廣泛應用于城市管理、金融、零售等諸多領域。我國在上述領域擁有龐大的產業規模,并在全球范圍占據重要地位。隨著人工智能技術應用進程加快與程度加深,下游領域龐大的產業規模將為我國人工智能創造廣闊的應用市場,行業未來發展潛力巨大。
從我國人工智能產業集群形成及區域布局來看,我國人工智能產業發展主要集聚在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西部地區的成渝和西安、中部地區的武漢和長沙等地。其中,京津冀、長三角和珠三角城市群人工智能企業比較集中,超過全國AI企業總數的80%,產業集群效應也比較明顯,是我國最有可能建設成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人工智能產業集群的地區。
據中研普華產業院研究報告《2024-2029年中國人工智能行業市場深度調研及投資策略預測報告》分析
近年來,中國政府對人工智能產業的支持力度不斷加大,政策環境持續優化,為人工智能產業的快速發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政策紅利下,國內人工智能產業呈現井噴式增長。天眼查最新數據顯示,目前國內人工智能相關企業已達344.4萬家,2023年新增注冊相關企業98.2萬家,同比增加24.1%;從成立時間來看,人工智能相關領域的企業大都比較“年輕”,成立在1-5年的人工智能相關企業占比52.8%;從地域分布來看,廣東、江蘇、北京三地,人工智能相關企業數量最多,分別擁有49.8萬家、27.7萬家以及27.4萬家。
2023年12月,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要大力推進新型工業化,發展數字經濟,加快推動人工智能發展。當前,人工智能無疑是全球科技競爭的焦點,各地紛紛響應落實,加快布局和發展人工智能產業。
新一輪產業變革的浪潮之下,人工智能已在研發設計、生產制造等領域嶄露頭角。據相關研究數據預測,到2030年,我國人工智能核心產業規模或超過1萬億元,帶動相關產業規模超過10萬億元。
此前,工信部賽迪研究院數據顯示,2023年,我國生成式人工智能企業采用率已達15%,市場規模約為14.4萬億元。
2023年,我國人工智能核心產業規模已達5000億元,企業數量超過4400家,其中人工智能大模型市場規模將達到21億美元,同比增長110%。
展望2024年,人工智能產業將保持高速增長發展態勢,逐步邁入深度賦能垂直行業和前沿領域的新階段,有力推動新型工業化建設和經濟高質量發展。
更多關于行業的市場數據及未來投資前景規劃,可以點擊查看中研普華產業院研究報告《2024-2029年中國人工智能行業市場深度調研及投資策略預測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