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性塑料的發展主要依托于下游產業的發展,現階段改性塑料制品的下游應用領域較為廣泛,包括家電、汽車、通訊、電子電氣、醫療、軌道交通、精密儀器、家居建材、安防、航天航空、軍工等領域,同時光伏、儲能等綠色能源領域對于改性塑料制品的需求也逐漸提升。
汽車專用改性塑料一般是指生產量大、成型性好、價格便宜、廣泛使用的塑料。包含五大品種,聚丙烯(PP)、聚乙烯(PE)、聚氯乙烯(PVC)、聚苯乙烯(PS)、丙烯晴-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BS)。
2023年,我國汽車產銷量首次均突破3000萬輛,分別完成3016.1萬輛和3009.4萬輛,同比分別增長11.6%和12%,年產銷量雙雙創歷史新高,實現兩位數較高增長。
新能源汽車方面,中汽協數據顯示,在政策和市場的雙重作用下,2023年,新能源汽車持續快速增長,新能源汽車產銷量分別完成958.7萬輛和949.5萬輛,同比分別增長35.8%和37.9%,市場占有率達到31.6%,高于上年同期5.9個百分點。
近年來,全球汽車節能減排標準日益提高。隨著節能環保技術和輕量化技術快速發展,綠色汽車和節能減排已成為汽車工業發展的主題之一,汽車工業呈現環保化輕量化的趨勢。
汽車輕量化材料包括高強度鋼、輕質合金及高分子復合材料,在整個汽車制造中占比10%~15%。其中,由于密度低、性能優異、加工簡易及可回收,“以塑代鋼”的輕量化高分子復合材料得到業界高度重視,已成為汽車零部件行業升級的重要方向。輕量化材料每替代金屬材料10%,車輛可整體減重5%,縮短慣性帶來的制動距離,提高車輛的駕駛安全性及操作性能、加速性能,減少車輛排放,展現了廣闊的應用前景。
根據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3-2028年中國車用改性塑料市場現狀分析及發展前景預測報告》顯示:
隨著汽車銷量的增長,消費者對汽車模具的功能訴求和品質要求逐漸發生變化,汽車消費需求也更加多樣化和個性化。汽車更新換代的加速為汽車模具行業發展提供更大市場空間。未來隨著對汽車輕量化設計的追求,塑料在汽車領域的用量將會越來越大,而汽車塑料使用量的多少也將成為衡量汽車水平高低的一個重要標準。
《節能與新能源汽車技術路線圖2.0》對汽車輕量化制訂了明確的路線圖。其中,新能源汽車的“減負”任務最重——2025年,整車質量比2015年減重20%,2030年減重35%。因此,輕量化是新能源汽車零部件的主攻技術路線之一。此外,使用改性塑料可以降低汽車的整車重量,在提升汽車的動力性能的同時,還能有效減少能源消耗,既可以降低傳統燃油汽車的尾氣排放,也可以提升新能源汽車的續航里程。
汽車材質塑料化是當今汽車制造的一大趨勢。車用改性塑料質量輕、強度高,只有普通鋼材重量的15%~20%,比木材更輕,對汽車輕量化有極大的促進作用。復合材料具有比強度和比模量高、密度小、質量輕、強度高、安全等級高等優點,是汽車輕量化的理想材料。汽車內飾件、外飾件、結構件和輪胎是輕量化材料應用的主要部件。
汽車輕量化材料具有較高的技術門檻和附加值,目前主要由國外化工巨頭和國內少數改性企業生產。如國外的沙特基礎工業公司、塞拉尼斯、科思創、蘭蒂奇、安特普、佳施加德士、巴斯夫、歐文斯科寧、蒂森克虜伯、阿塞洛米塔爾、利安德巴賽爾、薩博、肯聯、3M等公司。國內樹脂供應商主要為中國石化、中國石油,復合材料改性企業主要為金發、聚隆、普利特、中廣核俊爾、聚賽龍、匯通、道恩等企業。
絕大部分知名車企都開展輕量化研究、利用輕量化材料。對新能源車企而言,電池能量密度短期內較難提升,最大化減重成為增加續航里程的必然選項。
目前,我國改性塑料生產企業眾多,行業競爭激烈,與國際大型企業相比,我國改性塑料行業整體技術能力還存在一定差距。國產牌號以中低端牌號為主,進口牌號多以高端牌號為主。受中美貿易戰等諸多因素影響,中國制造業越來越重視供應鏈建設,要求供應鏈穩定可靠,強調自主可控,這也為中國改性塑料行業創造了新的機遇,逐漸從低端的、偏加工的、附加值較低的環節,向高端研發和高端制造業過渡,降低高端改性塑料的對外依存度。
國內車用改性塑料行業起步較晚,盡管有超過3000家改性塑料生產企業,但年產能超過3000噸的只有70余家,過萬噸的寥寥無幾,大部分企業規模偏小,生產技術能力和質量保證能力欠缺,很難滿足高檔汽車的要求,高檔汽車專用塑料國產化程度低。
據統計,目前國內企業在車用改性塑料的市場占有率僅為30%~40%,進口替代空間巨大。
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企業及投資者能否做出適時有效的市場決策是制勝的關鍵。報告準確把握行業未被滿足的市場需求和趨勢,有效規避行業投資風險,更有效率地鞏固或者拓展相應的戰略性目標市場,牢牢把握行業競爭的主動權。
更多行業詳情請點擊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3-2028年中國車用改性塑料市場現狀分析及發展前景預測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