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氣污染正成為當今最大的環境挑戰之一,這引發了公眾對采取精確空氣質量控制措施必要性的共識。空氣質量檢測是指對空氣質量的好壞、空氣受污染程度的大小進行檢測,它主要依據空氣中污染物濃度的高低來判斷。這一檢測過程能夠反映空氣污染程度,對于評估人類生活環境、保護公眾健康以及制定環境保護政策具有重要意義。
目前,空氣質量檢測的應用領域已全面覆蓋城市、工業、交通及生態環境等多個方面。在城市空氣質量檢測中,通過對重點區域的持續監控,為居民提供了直觀的空氣質量信息;在工業排放檢測中,嚴格把關企業排污,確保排放達標;交通污染檢測則聚焦于道路交通對空氣質量的影響,為城市交通規劃與管理提供科學依據。
空氣質量檢測不僅關注常見的空氣污染物如顆粒物(PM2.5、PM10等)、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和臭氧等,還可能涉及其他特定污染物或空氣參數的檢測,如甲醛、苯、氨氣、總揮發性有機化合物(TVOC)以及放射性氡等,特別是在室內空氣質量檢測中。通過專業的檢測設備和科學的分析方法,空氣質量檢測能夠提供準確、可靠的空氣質量數據,為環境保護和人類健康提供有力支持。
中國空氣質量檢測行業已步入快速發展期,市場規模持續擴大。這主要得益于環保意識的普遍提升以及空氣污染治理需求的日益增長。政府與社會各界對空氣質量的關注度不斷提高,促使監測站點密集化布局,監測網絡日益完善。
《2023中國生態環境狀況公報》顯示,2023年,全國環境空氣質量保持長期向好態勢。339個地級及以上城市細顆粒物(PM2.5)平均濃度為30微克/立方米,好于年度目標近3微克/立方米,“十三五”以來累計下降28.6%。全國優良天數比例為85.5%,扣除沙塵異常超標天后為86.8%,好于年度目標0.6個百分點。
根據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4-2029年中國空氣質量檢測行業深度調研及投資機會分析報告》顯示:
隨著科技的進步,特別是傳感器技術、數據傳輸技術的飛速發展,空氣質量檢測行業迎來了自動化時代。自動監測技術通過固定站點的監測設備,實現了數據的實時傳輸與處理,大大提高了監測效率與精度;手工監測雖然依賴人工操作,但其在特定場景下的靈活性與準確性仍不可或缺;而遙感監測技術,利用衛星、無人機等高科技平臺,實現了大范圍、高頻次的監測,為區域性污染事件的快速響應提供了有力保障。
此外,隨著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技術的不斷成熟與應用,空氣質量檢測數據的處理和分析能力得到了顯著提升。這些技術的應用不僅提高了監測的準確性和時效性,還降低了監測成本,使得空氣質量檢測更加普及和高效。
根據《關于全面推進美麗中國建設的意見》要求,到2035年,全國PM2.5濃度要下降到25微克/立方米以下,下一步,我們將錨定美麗中國目標,以持續打好藍天保衛戰為抓手,扎實推進綠色低碳轉型發展,以空氣質量持續改善來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空氣質量檢測行業在多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正步入一個快速發展的黃金時期。未來,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和政策的持續完善,該行業有望為環境保護事業作出更大貢獻。
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企業及投資者能否做出適時有效的市場決策是制勝的關鍵。報告準確把握行業未被滿足的市場需求和趨勢,有效規避行業投資風險,更有效率地鞏固或者拓展相應的戰略性目標市場,牢牢把握行業競爭的主動權。
本研究咨詢報告由中研普華咨詢公司領銜撰寫,在大量周密的市場調研基礎上,主要依據了國家統計局、國家商務部、國家發改委、國家經濟信息中心、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全國商業信息中心、中國經濟景氣監測中心、中國行業研究網、國內外相關報刊雜志的基礎信息以及空氣質量檢測專業研究單位等公布和提供的大量資料。
更多行業詳情請點擊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4-2029年中國空氣質量檢測行業深度調研及投資機會分析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