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蓯蓉俗稱“大蕓”,是一種梭梭、檉柳根部的寄生植物,主要分布在新疆、青海、甘肅等地沙漠里,在防風固沙中發揮著重要作用,還因其藥用價值,被稱為“沙漠人參”。現代藥理研究證實,肉蓯蓉富含抗氧化、免疫調節、抗疲勞等功效的成分,因此備受關注。作為名貴中草藥,肉蓯蓉被廣泛應用于滋補養生、調理身體等方面,特別是在中國和東亞地區,其市場需求持續增長。
近年來,得益于人工種植技術的日益成熟,肉蓯蓉產業規模顯著擴大,年產值已從上世紀90年代的不足20億元,躍升至現今的超過260億元。
肉蓯蓉行業的產業鏈包括種植、加工、銷售等環節。在上游環節,主要是肉蓯蓉的種植和采摘,種植技術和管理水平對產量和品質具有重要影響。中游環節則主要是肉蓯蓉的加工和提取,企業通過現代加工技術,將肉蓯蓉加工成各種形式的產品,如切片、粉末、提取物等,以提高其附加值。在下游環節,主要是肉蓯蓉產品的銷售和市場推廣,包括線上和線下銷售渠道的拓展,以及品牌建設和市場推廣等。
2019年,國家啟動了內蒙古地區的肉蓯蓉藥食同源試點項目,經過幾年的實踐探索,至2023年11月,肉蓯蓉正式被列入《按照傳統既是食品又是中藥材的物質目錄》。這一舉措賦予了肉蓯蓉食品和中藥材的雙重屬性,標志著企業可以合法地將其應用于食品的生產、銷售和使用中。這一變化不僅拓寬了肉蓯蓉的應用領域,還預示著一個龐大的消費市場即將被激活。
肉蓯蓉屬植物為寄生植物,其寄主為防沙固沙植物梭梭樹和檉柳等。由于野生資源列當科肉蓯蓉瀕臨枯竭,現已被列入《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附錄Ⅱ,成為保護品種。然而,隨著肉蓯蓉研究與技術推廣,人工栽培取得了突出成就。在新疆、內蒙古、甘肅等地區,已廣泛推廣種植梭梭和檉柳共計615萬畝,并成功接種肉蓯蓉191萬畝,年產量達到7000多噸的藥材干貨。這一系列的舉措不僅促進了肉蓯蓉的生產和供應,更為肉蓯蓉大健康產業的蓬勃發展和大品種培育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根據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4-2029年肉蓯蓉行業市場深度分析及發展規劃咨詢綜合研究報告》顯示:
肉蓯蓉接種后可持續管理三年,其中第一年產量較低,而到了第二年和第三年,則迎來高產期。根據實際采挖情況,每畝肉蓯蓉的產量大約在150公斤左右,由此帶來的經濟效益約為每畝2000元。新疆是肉蓯蓉主產區,種植面積和產量均居全國第一。據統計,目前新疆人工接種肉蓯蓉面積約100萬畝,形成了環塔里木盆地、吐魯番盆地、準噶爾盆地沙區3個集中連片產區。蓯蓉被允許進入食品領域,產業再現巨大商機,激發了新疆肉蓯蓉企業搶抓機遇空前熱情。
目前,我國在肉蓯蓉的大面積人工接種技術方面已經制定了成熟的操作規程,并且種植與采挖所需的機械設備也已達到完善水平。此外,標準化種植、采收以及管理等方面也取得了顯著的進展。
盡管肉蓯蓉行業整體發展水平尚處于初級階段,全產業鏈發展不均衡,特別是在下游,有影響力的龍頭企業數量有限,且企業的產品研發能力相對薄弱。同時,國內藥品、食品和保健品等消費終端市場尚未完全開發,這些因素限制了肉蓯蓉產業的當前表現。隨著人們健康意識的提高,對天然、綠色、健康的保健品和藥品的需求也在不斷增加,這將進一步推動肉蓯蓉市場的發展。
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企業及投資者能否做出適時有效的市場決策是制勝的關鍵。報告準確把握行業未被滿足的市場需求和趨勢,有效規避行業投資風險,更有效率地鞏固或者拓展相應的戰略性目標市場,牢牢把握行業競爭的主動權。
更多行業詳情請點擊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4-2029年肉蓯蓉行業市場深度分析及發展規劃咨詢綜合研究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