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裝業是基礎性消費品產業和民生產業,也是體現技術進步、社會文化發展和時代變遷的創新型產業。據統計,我國現有服裝企業17萬家,服裝總產量超過700億件,全行業從業人數約2000萬。
2023年,國內市場服裝銷售總額4.5萬億元,出口1591億美元。中國是全球最大的服裝生產國、出口國和空間巨大的消費市場。中國紡織品進出口商會發布的數據顯示,今年1-7月,中國紡織服裝累計出口同比增長1.1%,其中紡織品出口增長3.3%,服裝出口下降0.8%。
服飾加工是以現代化的機器加工為主,手工加工為輔的一種服裝生產方法。它涉及從原材料轉化為成品的整個過程,包括裁剪、縫制、熨燙、檢驗等多個環節。服飾加工不僅是滿足人們日常穿著需求的重要手段,也是促進經濟發展和傳承文化的重要途徑。
1-6月,隨著國內外市場消費需求持續恢復以及服裝產業鏈供應鏈有序穩定運行,我國服裝行業生產平穩回升。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1-6月,我國規模以上企業完成服裝產量99.36億件,同比增長4.42%,增速比2023年同期提升12.26個百分點。
從細分品類來看,隨著戶外運動服飾、功能性防曬服等產品的開發應用迅速提升,針織服裝產量保持較快增長,占服裝總產量的比重持續上升。梭織服裝產量為30.79億件,同比下降2.52%,其中羽絨服裝、西服套裝和襯衫產量同比分別下降5.43%、8.38%和13.2%;針織服裝產量為68.57億件,同比增長7.86%,占服裝總產量的69.01%,比重較2023年同期提高4.61個百分點。
中國作為世界上最大的服裝生產和加工基地,其服飾加工業的產值也呈現出穩步增長的態勢。隨著智能制造、數字化生產等先進技術的應用,服飾加工行業的生產效率得到顯著提升,同時也推動了行業的轉型升級。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1-6月,我國服裝行業固定資產投資完成額同比增長14%,增速比2023年同期提升19.3個百分點,高于制造業4.5個百分點。
根據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4-2029年中國服飾加工行業市場深度調研及投資策略預測報告》顯示:
國內服飾加工企業數量眾多,市場集中度相對較低,但仍有不少大型企業在市場中占據重要地位,如江南布衣、朗姿股份、太平鳥等。這些企業通過品牌建設和產品創新,不斷提升自身競爭力。在競爭格局中,技術創新成為企業脫穎而出的關鍵。
“十三五”以來,中國紡織服裝行業在節能節水、污染防治、綠色制造體系建設等方面取得明顯成效,但目前部分紡織企業依然采用傳統的高能耗、高污染的生產工藝。最新發布的一份報告顯示,目前,中國紡織服裝行業溫室氣體年排放量約2.3億噸。行業碳排放量約占全國碳排放量的2%,占全國工業碳排放量的2.8%。
隨著環保意識的提高,服飾加工行業將更加注重環保材料的應用。企業需要關注材料的來源、生產過程中的環保性以及廢棄物的處理等問題,推廣綠色生產技術,減少環境污染。可持續發展將成為服飾加工行業的重要發展方向。企業需要在產品設計、生產、銷售等各個環節中融入可持續發展理念,實現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的協調統一。
隨著科技的進步,服飾加工行業將越來越依賴于數字化和智能化技術。這些技術將進一步提升生產效率,降低成本,提高產品質量。通過引入自動化和智能化設備,企業可以實現生產線的柔性化生產,滿足小批量、多品種的市場需求。
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企業及投資者能否做出適時有效的市場決策是制勝的關鍵。報告準確把握行業未被滿足的市場需求和趨勢,有效規避行業投資風險,更有效率地鞏固或者拓展相應的戰略性目標市場,牢牢把握行業競爭的主動權。
更多行業詳情請點擊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4-2029年中國服飾加工行業市場深度調研及投資策略預測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