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實現碳中和目標的共識下,可再生能源的發展成為主流,尤其是風、光、水的碳排放量遠低于傳統能源,而風電相較于其他可再生能源又具有更加明顯的低碳排放特性。因此,在中國實現碳中和的道路上,風電任重而道遠,將扮演重要的角色。
當前,我國風電以“三北”地區規模化開發為主,隨著低風速發電技術逐步成熟,中東南部地區就地就近開發風電日益具備可行性和經濟性。如每年選擇具備條件的1000個村進行試點開發,按每村裝機2萬千瓦測算,年可新增風電裝機2000萬千瓦,新增投資約1000億元,既能為風電發展打開新的市場空間,也能更好發揮促發展、擴投資、穩增長的作用。
我國將在縣域農村建成一批就地就近的風電項目
我國農村地區風能資源豐富、分布廣泛。在農村地區充分利用零散土地,因地制宜推動風電就地就近開發利用,對于壯大村集體經濟、助力鄉村振興,促進農村能源綠色低碳轉型、實現碳達峰碳中和意義重大。
日前,國家發展改革委發布消息,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農業農村部組織開展“千鄉萬村馭風行動”,提出“十四五”期間,在具備條件的縣(市、區、旗)域農村地區,以村為單位,建成一批就地就近開發利用的風電項目。
馭風行動明確,建成的風電項目原則上每個行政村不超過20兆瓦,同時探索形成“村企合作”的風電投資建設新模式和“共建共享”的收益分配新機制,推動構建“村里有風電、集體增收益、村民得實惠”的風電開發利用新格局。
根據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4-2029年中國風電場行業投資潛力及發展前景預測研究報告》顯示:
風電場是利用風力發電的場所,它通常包括一組或多組風力發電機組,這些機組通過風力驅動發電機產生電能。風電場的建設地點可能因地理、氣候等因素而有所不同,但通常選擇在風能資源豐富的地區。
風電場按照規模可以分為大型、中型和小型。大型風電場裝機容量通常在100兆瓦以上,中型風電場在30兆瓦到100兆瓦之間,而小型風電場裝機容量則在30兆瓦以下。
按照風機類型分類,風電場可以分為定位風機和浮動風機。定位風機包括水平軸風機和垂直軸風機,其中水平軸風機是目前最常見的風機類型。浮動風機則通過浮動平臺將風機安裝在海上,主要用于海洋風電場。
2023年,全國新增發電裝機容量3.7億千瓦,同比多投產1.7億千瓦;其中,新增并網太陽能發電裝機容量2.2億千瓦,同比多投產1.3億千瓦,占新增發電裝機總容量的比重達到58.5%。
其中,并網風電4.4億千瓦,其中,陸上風電4.0億千瓦、海上風電3729萬千瓦;并網太陽能發電6.1億千瓦。全國并網風電和太陽能發電合計裝機規模從2022年底的7.6億千瓦,連續突破8億千瓦、9億千瓦、10億千瓦大關,2023年底達到10.5億千瓦,同比增長38.6%,占總裝機容量比重為36.0%,同比提高6.4個百分點。
《中國風能太陽能資源年景公報》顯示,內蒙古中東部、黑龍江東部、河北北部、山西北部、新疆北部和東部、青藏高原、云貴高原的山脊地區等地風能資源較好,70米高度平均風功率密度超300瓦/平方米,有利于風力發電。在“十四五”重大陸上新能源基地中,新疆、河西走廊、黃河幾字彎、冀北等新能源基地風能資源好。
根據全國新能源消納監測預警中心發布的2023年全國新能源并網消納情況,2023年1-12月,全國風電利用率為97.3%,棄風最嚴重的地區為蒙西,1-12月份風電利用率為93.2%;其次為青海、河北,1-12月份風電利用率均低于95%。
風電場作為清潔能源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全球能源結構轉型和可持續發展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隨著技術的進步和市場的擴大,風電場有望在未來發揮更大的作用,為全球的能源安全和環境保護做出貢獻。
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企業及投資者能否做出適時有效的市場決策是制勝的關鍵。報告準確把握行業未被滿足的市場需求和趨勢,有效規避行業投資風險,更有效率地鞏固或者拓展相應的戰略性目標市場,牢牢把握行業競爭的主動權。
更多行業詳情請點擊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4-2029年中國風電場行業投資潛力及發展前景預測研究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