權威機構發布數據,生產1公斤糧食需要1噸水,1公斤牛肉需要15.5噸水,1噸鋼鐵需要10到20噸水。近幾年,中國年用水總量徘徊在6000億立方米上下,其中生活用水占用水總量的15.1%;工業用水占用水總量的16.2%;農業用水占用水總量的63.0%;人工生態環境補水占用水總量的5.7%。
2024年2月3日發布的中央一號文件要求“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中國整體謀劃推進農田灌溉發展,基本農田不僅實現了應灌盡灌,還形成了集蓄水、防旱、排澇于一體的完備的農水體系。中國農田灌溉發展規劃的目標非常明確,逐步把永久基本農田全部建成高標準農田,夯實糧食安全的水利基礎。
中國以世界9%的耕地和6%的淡水,養活了近20%的人口。中國耕地灌溉率達到51%,是世界平均水平的三倍。中國每年6000億立方米的用水總量中,超過60%用于農業灌溉。
新疆可耕地面積一億畝以上,鹽堿地卻占近三分之一。傳統方法改良一畝地至少需要用水2000立方米。采用智能水肥一體化滴灌節水技術,每畝用水量僅需300到350立方米。農戶可通過手機應用程序遠程監測土壤墑情、控制灌溉系統,足不出戶即可定量、定時、精準灌溉施肥。
通過農業滴灌節水技術,新疆年節水總量120億立方米,全國滴灌節水總量約為300億立方米,相當于黃河年徑流量的一半。如今,農業水效全國一張網,確保了糧食生產和國家安全。“以水定地”“以水定產”,思路一經調整,農業發展之路豁然開朗、動力十足。
這十年,中國農業年用水總量維持在3800億立方米上下,但全國糧食總產量從58957萬噸增長到69541萬噸,農業用水效率大幅提升。使水適度,用水平衡,是現實需要,是歷史擔負,更是為未來發展和文明延續守住根脈。
鋼鐵工業是中國現代化建設的基礎工業,中國是世界鋼鐵生產第一大國,年產量超過10億噸,占世界一半以上。
鋼鐵生產每道工序都需耗水。過去,每生產1噸鋼鐵,需要消耗10到20噸新水,一直被認為是工業領域典型高耗水行業。
湛江鋼鐵海水、雨水、地表水三水聯動,僅雨水收集和海水淡化兩項,就滿足了湛江鋼鐵60%用水需求。不僅如此,他們還通過數據化、智能化的水資源管理系統,讓每一滴水都實現可循環利用,噸鋼耗新水量達到國際最高水平的1.88噸。
以水而定、量水而行。這十年,中國工業走出了一條經濟往上走、水耗向下降的高質量發展之路,全國工業年用水量由1379億立方米下降到968.4億立方米。
中國669座城市中,有400座供水不足,110座嚴重缺水;32個百萬人口以上的特大城市中,有30個長期受缺水困擾。高校往往坐落于城市,用水總量大、用水點多、用水人口集中,高校節水的關鍵就在細微之處。
中南大學引入市場化專業測漏機構,給水管網安裝智能探漏儀,采用智能加人工的方式進行漏損檢測,發現漏點及時維修。一年節水60萬立方米,節省水費170多萬元。現在,中國的高校,每年能節水2.4億至3.6億立方米。大學里的節水行動,就足足省出了25個西湖。
城市中到處可見的洗車店耗水量很大。如果洗車用自來水,每噸成本40元;用經過處理的再生水,每噸8元。同樣在一個城市,用了不同的水源,洗車成本和價格能相差4倍。
再生水可用于工業生產冷卻、生態補水、市政雜用、園林綠化和居民水源熱泵等多個用途。城市生活污水能再生、可再用,這讓一個城市一年就能節約4000多萬立方米水資源。再生水也成為穩定高效的“第二水源”。
隨著經濟的發展和人口的增加,世界用水量也在逐年增加。目前,世界人均供水量比1970年減少了1/3,因為在此期間,地球人口增加了18億。根據世界銀行1995年的調查報告,占世界人口40%的80個國家正面臨水危機。
整體來看,我國水資源總量常年值27711億立方米,各年的數據隨降雨量的變化而變化,但是整體保持穩定。占全球水資源的6%,僅次于巴西、俄羅斯和加拿大,居世界第四位,但從人均角度看,我國的人均水資源量為2055立方米,只有全球平均水平的25%,位于全球第109位,是全球13個人均水資源最貧乏的國家之一。
作為水資源相對短缺的國家,節水一直是我國治水的關鍵環節,推動節水產業創新發展,是實現水資源節約集約利用、加快節水型社會建設的重要途徑。近年來,在“節水優先、空間均衡、系統治理、兩手發力”治水思路指引下,我國節水產業迎來快速發展期。
目前,節水產業已初具規模,涵蓋了農業節水灌溉、工業廢水處理、生活節水器具、海水淡化、智慧節水等領域,基本形成了從研發設計、產品裝備制造到工程建設、服務管理的全產業鏈條,全社會水資源利用效率、效益持續提升。
節水灌溉以最低限度的用水量獲得最大的產量或收益,也就是最大限度地提高單位灌溉水量的農作物產量和產值的灌溉措施。
根據節水灌溉技術的不同,可將節水灌溉分類為滴灌、噴灌、低壓管灌、渠道防滲等類型。在各類成熟的節水灌溉技術中,以滴灌系統為代表的微灌技術是成本較低、節水效果較好,同時可實現節肥和增產效果的灌溉技術之一。
近年來,我國相繼頒布了《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全國農業可持續發展規劃(2015-2030)》、《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年)》、《國家節水行動方案》及《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切實加強高標準農田建設提升國家糧食安全保障能力的意見》等有利于節水灌溉行業的產業政策,從水利、農業、農業綜合開發、土地整理以及城市園林等行業和領域入手加大對節水灌溉工程的投入,節水灌溉行業面臨新的發展機遇。
我國之所以要大力發展節水灌溉產業,并不僅僅是為了應對近年來的持續極端天氣,更是從國情角度出發做出的精準決策。因為我國水資源不足、時空分布不均、利用率不高,要在有限的水資源基礎上保證農業生產,就必然要以最低限度的用水量獲得最大的產量或收益。
中國是傳統的農業大國,農業是提供支撐國民經濟建設與發展的基礎產業。2022年中國鄉村人口數量為49104萬人,貢獻了84438.58億元的總產值。
據中研產業研究院《2024-2029年中國節水灌溉行業市場分析及發展前景預測報告》分析:
與此相應的,中國面臨水資源短缺、農村地區供水不足等難題:我國人均水資源占有量僅為世界平均的1/4,農業灌溉以“大水漫灌”為主,灌溉用水利用率低下。
傳統的農業灌溉方式采用土渠輸水灌溉,農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數一般為0.30左右,滲漏和蒸發程度較高,水資源浪費嚴重。使用節水灌溉技術,可有效提高水資源利用效率。
2022年全國耕地凈增加約130萬畝,這也是繼2021年全國耕地總量凈增加以后第二年實現凈增加。另根據水利局2021年公布的數據,目前全國有效灌溉面積為10.37億畝,估算僅占耕地面積的54.07%,而其中節水灌溉面積為5.67億畝,僅占有效灌溉面積的54.68%。
根據水利部統計,2022年,全國農田用水總量在3781.3億立方米之間,如果提高10%的利用率,則可節水360多億立方米,行業發展潛力巨大。
根據水利部披露,2023年水利部共安排大中型灌區新建和改造項目投資406億元,在2022年高基數上增長了7個百分點,投資需求維持高位。
節水灌溉主板和創業板上市公司有新疆天業、京藍科技(收購沐禾節水100%股權)和大禹節水三家,其中大禹節水產品產能年產滴管26億米、管材14萬噸、管配件1000噸、施肥過濾及自控系統2萬臺(套),噴灌機1000臺(套)的生產能力;新疆天業產品產能為600萬畝節水器材生產能力;京藍科技產品產能為年產400萬畝節水器材。
雙碳”目標遠景下,節能節水設備打開長期成長空間,行業有望迎來新一輪增長。力爭2030年實現碳達峰,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是中國重要的戰略目標。
2022年4月22日,國家節能中心印發《節能增效、綠色降碳服務行動方案》,方案進一步圍繞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以節能增效、減排降碳為未來重點工作方向,在此背景下,節能增效有望成為實現“雙碳”目標的關鍵手段。
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節水意識的提高,農民越來越重視農業節水灌溉技術的應用。農業節水灌溉技術的推廣應用對提高水資源利用率具有著重要作用,應該加大力度對節水灌溉技術的研究,實現農業節水灌溉效率最大化,促進農業的發展。在國家政策的扶持背景下,未來中國節水灌溉行業發展前景明朗。
節水灌溉行業研究報告主要分析了節水灌溉行業的市場規模、節水灌溉市場供需求狀況、節水灌溉市場競爭狀況和節水灌溉主要企業經營情況,同時對節水灌溉行業的未來發展做出科學的預測。
節水灌溉行業研究報告可以幫助投資者合理分析行業的市場現狀,為投資者進行投資作出行業前景預判,挖掘投資價值,同時提出行業投資策略和營銷策略等方面的建議。
想要了解更多節水灌溉行業詳情分析,可以點擊查看中研普華研究報告《2024-2029年中國節水灌溉行業市場分析及發展前景預測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