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發經濟涉及面廣、產業鏈長、業態多元,涵蓋一二三產業,孕育著新機遇,也必將催生新領域和新賽道。
我國目前有近3億老年人,據統計,2023年老年用品市場的規模達到了5萬億元。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水平不斷提升,以“60后”為代表的“新老年群體”推動著需求結構從生存型向發展型轉變。
近年來,在指導廣大生產企業深入實施消費品工業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三品”戰略下,工信部從兩大方面支持老年用品市場發展。
一是加大優質老年用品供給。工信部先后發布了兩批老年用品產品的推廣目錄,主要聚焦老年人服裝服飾、陪護機器人、智能監測儀,多功能護理床等631個優質產品;先后編制9批升級和創新消費品指南,加大了對老年用品傾斜力度,推廣了一批非常契合老年人需求的創新產品,例如智能坐便器,自動控溫灶具等;鼓勵支持地方培育傳統優勢食品產區和特色食品產業,加大老年人特色食品的供給。
二是千方百計的提升服務品質。工信部加大培育老年用品的展會和博覽會,讓更多老年人找到貨優價廉的老年用品,開展“孝老愛老”消費活動,每年優選推出上億件覆蓋不同場景、不同消費需求的老年用品。指導電商平臺,抓住重陽節傳統敬老節日,積極提供老年人服裝服飾、家居產品、老年食品等優質商品。同時強化標準引領,建立健全老年用品標準的體系。優先在家電、家居、制鞋等領域發布了適用老年人的通用技術要求。
根據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3-2028年國內中老年用品行業發展趨勢及發展策略研究報告》顯示:
中老年用品是指針對中老年人的特點和需求而設計的各種產品。這些產品涵蓋了多個領域,如健康、醫療、家居、旅游等。
中老年用品包括但不限于:保健品、助聽器、老花鏡、家居護理產品、旅行用品、醫療用品等。這些產品在設計上需要考慮到中老年人的身體和心理特點,以及生活習慣和需求,從而提供舒適、便利、安全的使用體驗。
國家統計局發布數據顯示,2023年末全國人口(包括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現役軍人的人口,不包括居住在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的港澳臺居民和外籍人員)140967萬人,比上年末減少208萬人。
從年齡構成看,16—59歲的勞動年齡人口86481萬人,占全國人口的比重為61.3%;60歲及以上人口29697萬人,占全國人口的21.1%,其中65歲及以上人口21676萬人,占全國人口的15.4%。
據《中國老齡產業發展報告》預測,2050年我國60歲以上老年人口的消費市場規模將增長到106萬億元。隨著人口老齡化的加速,中老年用品市場需求不斷增長。中老年人對于健康、安全、便利等方面的需求尤為關注,因此針對這些需求的產品具有較大的市場潛力。
《第51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從年齡看,60歲及以上老年群體是非網民的主要群體。截至2022年12月,我國60歲及以上非網民群體占非網民總體的比例為37.4%,較全國60歲及以上人口比例高出17.6個百分點。因接受新事物較慢、數字技術操作過于復雜等原因,他們面對高度數字化的出行、消費、就醫等日常生活事項,常常會無所適從、寸步難行。
目前,科技適老化已經被重視。針對老年人對數字產品和服務接受程度低,使用又不便捷、字體小的這些痛點,工業和信息化部持續創新,不斷完善數字化賦能手段,打破老年人的“數字鴻溝”。如培育壯大智慧健康養老產業,鼓勵企業開發和推廣適老產品和服務;解決老年人數字化產品和服務的應用難題,對2577個老年人常用的網站和手機APP完成改造,優化升級了“長輩模式”、語音搜索、老年專區等這樣一些特色的功能等。
我國老年人的需求結構正在從生存型向發展型轉變,越來越多的老年人有了不斷改善自己生活品質的愿望和消費能力。從產品端來看,他們的消費需求正在向高水平、高層次和多元化方向發展。老年人逐漸開始追求品質型、享受型消費,尋求適合自己的智能化輔助產品。例如,越來越多的老年人愿意在旅游與養生理療等方面增加投入,部分老年人的心態也在趨于年輕化、時尚化。
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加快,銀發經濟正面臨著巨大的發展機遇。只有打破老年人的“數字鴻溝”,提高老年人對數字技術的掌握和數字化產品、服務的接受度,打造更加周到細致、切合老年人需要的適老化數字環境,才能助推銀發經濟高質量發展。
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企業及投資者能否做出適時有效的市場決策是制勝的關鍵。報告準確把握行業未被滿足的市場需求和趨勢,有效規避行業投資風險,更有效率地鞏固或者拓展相應的戰略性目標市場,牢牢把握行業競爭的主動權。
更多行業詳情請點擊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3-2028年國內中老年用品行業發展趨勢及發展策略研究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