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發展海洋經濟,保護海洋生態環境,加快建設海洋強國”。海洋經濟前景廣闊,在擴大內需、保障糧食及能源安全、加快新舊動能轉換等方面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已成為國民經濟新增長點。2022年全國海洋生產總值94628億元,比上年增長1.9%,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為7.8%,占比與上年持平。其中,海洋第一產業增加值4345億元,第二產業增加值34565億元,第三產業增加值55718億元,分別占海洋生產總值的4.6%、36.5%和58.9%。
根據《中國制造2025》規劃,到2025年,中國將建成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海洋工程裝備制造業體系,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和核心技術的高端產品,滿足國內外市場需求。同時,中國也將加強海洋工程裝備制造業的智能化、綠色化和服務化水平,提高產品質量和效率,降低能耗和排放,提升服務能力和價值。
為了促進海洋經濟發展和保護海洋環境,各國政府都出臺了一系列有利于支持和鼓勵海洋工程裝備制造業發展的政策措施。例如,歐盟提出了“藍色增長”戰略,旨在推動海洋可再生能源、海底礦產資源、藍色生物技術等領域的發展;美國提出了“藍色經濟”計劃,旨在加強海洋科學研究、海洋資源開發、海洋環境保護等方面的合作;日本提出了“海洋大國”戰略,旨在提升海洋工程裝備制造業的國際競爭力和影響力。
伴隨我國海洋產業的快速發展和電子信息技術的快速升級,我國海洋監測、海洋工程、海洋漁業、航運與造船、海洋環境保護等海洋經濟活動領域的電子信息化水平穩步提升。
根據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4-2029年中國海洋電子裝備行業深度調研及投資機會分析報告》顯示:
海洋電子裝備是用于海洋探測、監測、導航和通信等領域的電子設備和系統的總稱。這些裝備和系統在海洋科學研究、海洋資源開發、海洋防災減災、海洋軍事等領域發揮著重要作用。
海洋電子裝備種類繁多,包括海洋水文、氣象、生物、化學等傳感器,海洋聲吶設備,海洋光學儀器,海洋導航定位系統,以及海洋數據采集和處理系統等。這些裝備能夠實現對海洋環境的實時監測和數據采集,提供準確的海洋信息和數據支持,為海洋科學研究、資源開發和軍事活動提供重要的保障。
行業發展現狀
作為現代海洋產業的重要支撐,我國海洋電子技術在船舶通導設備、航控系統、海洋觀探測設備等方面進步明顯,將是未來優化海洋產業結構、轉變粗放型經濟生產方式、實現海洋產業供給側改革的重要推手,助力國家盡快實現建設海洋強國的戰略目標。
電子信息產業是深圳的傳統優勢產業,而海洋具有承載電子信息產業的廣泛應用場景,從軍工國防、海洋油氣資源勘探、到港口安防、水質監測,“空天地海”一體化的通信網絡具有無限想象力。據統計,截止去年底,深圳涉海企業已經增加至近3萬家,其中涉海上市企業達49家。當深圳的電子信息產業與海洋產業相結合,將迸發出強大的經濟增長動能。
加快發展海洋電子信息產業,推動新一代信息技術與海洋產業深度融合,深圳海洋電子信息創新研究院掛牌成立,開展水下物聯網與智能海工等新興交叉學科研究。此外,深圳提出要打造海洋領域科技創新基礎設施,加快編制海洋綜合試驗場建設方案,建設面向產業、陸海統籌、開放共享的海洋試驗場。
隨著中國海洋經濟的迅猛發展,海洋電子產品的應用范圍逐漸拓展至遠洋、深海等更為復雜的環境。這促使高端海洋電子產品的需求逐步增長。相較于國內企業,海外海洋電子行業的領先公司在技術和經驗上具有顯著優勢,因此在高端海洋電子產品領域占據主導地位。
然而,隨著中國企業技術的迅速進步,國內海洋電子行業的領軍企業在技術上正不斷縮小與海外先進公司的差距。在國內外市場需求的推動下,以及面對國外技術封鎖和國內海洋安全問題的考量,我國海洋電子行業的國產替代進程正在加速推進。
海洋電子裝備行業是一個技術集中度較高的行業,涉及海洋物理、電子信息、通訊導航等各個領域,涉及的技術包括微波通信、網絡傳輸、語音通信、信號處理、圖像采集等技術,屬于典型的交叉學科,只有掌握了核心技術和優秀人才的生產商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取得領先地位。未來,海洋電子裝備行業將向著技術密集型與資本密集型的方向持續發展。
本報告利用中研普華長期對海洋電子裝備行業市場跟蹤搜集的一手市場數據,同時依據國家統計局、國家商務部、國家發改委、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行業協會、中國行業研究網、全國及海外專業研究機構提供的大量權威資料,采用與國際同步的科學分析模型,全面而準確地為您從行業的整體高度來架構分析體系。讓您全面、準確地把握整個海洋電子裝備行業的市場走向和發展趨勢。
更多行業詳情請點擊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4-2029年中國海洋電子裝備行業深度調研及投資機會分析報告》。